一种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包含了多个工业领域产品的测试功能模块;像搭积木一样,把其中的模块自由组合,就能“造”出需要的工业测试设备,形成“一机多用”。作为国家“863”项目,重庆大学教授秦树人领衔的“虚拟仪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团队近日对外宣布: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虚拟仪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并不陌生,因为它能改变传统的一台机器一个功能的限制,把仪器的噪声、振动等多项测试功能转化为软件模块,并把它们整合在“仪器库”中。利用这些软件,用户便可自行设计、组建自己需要的仪器。“这项核心技术此前一直被美国掌控着,国内几乎还是空白。”该项目负责人说,该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储备了大量的信息数据,用户在自定义构造需要的仪器时,系统能提示用户每一步具体做法和下一步即将做什么,因此,即使不是专业人员,只要会操作计算机,也能很快造出所需的仪器。
这个看似抽象的成果到底有着怎样的实际用途?该团队的一位博士举例说,一家汽车齿轮箱生产企业依托该平台,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了一套汽车齿轮箱诊断仪,有了这个仪器,齿轮磨损、腐蚀、断齿等几种常见的故障情况,便能在10多秒内通过数据全部反映出来,不需要工作人员烦琐操作,就能实现检测、预警等功能,其准确率可基本达到100%。
据悉,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及企业已经采购该系统平台,用于实验教学和测试仪器的开发等。目前,该项目已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