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构建计量标准化菜市场采访记
发布时间:2025-11-07 09:00:14

图为天津市河西区质监局工作人员正在大沽路菜市场检查计量器具使用情况。董玉丽 摄

      最近,在天津市河西区质监局挂职锻炼的重庆市江津区质监局局长张碧全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偌大的河西区见不到马路边有摆摊设点的菜贩子。更让他惊讶的是,通过构建计量标准化菜市场,河西区彻底打通蔬菜流通领域计量监管环节中的制度“死结”,成功解决了困扰全市乃至全国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探究标准化菜市场到底啥模样,记者走进了河西区大沽路菜市场。在市场入口处正巧看到一位家庭主妇模样的女士在公平秤上复称刚买到的排骨,“一点不少,菜市场的货分量足,在这儿买东西很放心。”她笑眯眯地说。

      在一家名为恒华的水果摊前,可刷卡购物的电子指示牌格外显眼。当记者问摊主张铁梁他使用的电子秤是从哪里购买的时,他却回答秤不是他的,是市场配发的,过一段时间还要轮换使用。看到记者一脸茫然之色,随行的河西区质监局计量科科长许奇解释说,以往为了整治“鬼秤”,他们也进行过计量信得过摊位挂牌活动或突击性、阶段性的执法检查,但这些手段不能保证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2006年河西区质监局提出了建立“政府监督、主办者管理、经营者自律”的计量标准化管理菜市场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对计量器具及计量行为的监管进行了细化,即“统一配置、集中管理、定期检定、专人维护、定期轮换、诚信监督”,做到“产权明确,权责清晰,管理到位,彼此支持,相互监督”。

      对此,河西区质监局局长李时鑫进一步介绍说,河西区计量标准化管理菜市场模式的核心就是从计量器具产权改革入手,将计量监管的责任主体,由小商小贩转换为市场的主办者,从而破解了历史遗留下来并困扰计量同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解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记者来到大沽路菜市场办公室。在这里,记者看到包括该市场电子秤校验记录在内的多项重要日常管理信息,都分门别类地形成卷宗保存在专柜中。菜市场还将这些存档内容全部输入计算机,并建立了专门的电子管理系统,可以随时调阅。想要查找市场内任何一个商户使用的电子秤信息,只要轻点鼠标马上就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些档案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模式“逐级承诺、相互监督”的特点。在档案里,记者看到了商户分别与菜市场主办者签订的计量责任状,内容包括对配置和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维护和管理;不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现场交易时,明示计量单位、计量过程和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等5条承诺。

      与此相应,菜市场主办者也向质监局递交计量责任状。主要内容为,由菜市场主办者统一为商户配备电子秤,并定期校准轮换使用;在市场内设置公平秤,并设专人负责;对摊主缺秤少量、使用未经依法检定计量器具的计量违法行为负有连带责任等7条承诺。

      质监局向菜市场公示的计量承诺书,则悬挂于市场的公平秤上方。主要内容为:定期对菜市场内的公平秤和在用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定期对菜市场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进行计量业务的培训及相关知识的更新;加大对菜市场各类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管力度等。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计量标准化管理菜市场模式取得了消费者满意、经营者受益、市场主办者称赞、政府与职能部门广泛赞誉的四方共赢的可喜效果。现在消费者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进市场买东西尽可以专心挑选商品,而不必担心防不胜防的缺秤少量问题。个别摊主私下曾向市场管理人员表示,现在经营商品日销量越来越大,连离市场较远的居民都来此购物,哪敢再欺骗消费者,毁了市场的名声,那不等于砸自己的饭碗吗?统配统管,使计量器具及计量行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检定率与抽查检定合格率均为100%,过去曾让市场主办方最难解决和头疼的问题逐步成了不用他们操心的事情了。

      目前,计量标准化管理菜市场模式在天津河西区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获得“计价秤统配统管菜市场”匾牌的菜市场达到12个。张碧全向记者表示,这一经验完全可以复制,他将在重庆市江津区大力推广这一模式。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