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短斤少两支几招
发布时间:2025-11-07 09:00:14

  据报载,一市民在某市场米店买15公斤大米居然少了2.5公斤。后来,这位市民向报社记者反映,记者邀请有关部门再次前往该米店暗访,结果发现,店内大米短斤少两现象非常严重。

  其他市场是不是也有短斤少两现象呢?手上没有资料,不能枉下结论,不过笔者家里人常说,在市场买菜时,也不时遭遇短斤少两的事,如买一公斤猪肉少了约一两,买两公斤白菜也会少一二两,虽说这些不如上述那样“惨”,但经常性的少秤,着实令人恼火。

  但凡是个市场,一般都要讲求公平有序,短斤少两现象的存在,不用展开说,大家都知道其危害性。既然如此,治理就成为必然。该如何治理呢?笔者以为,下列措施不妨一试。

  强化监管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短斤少两现象的打击力度,特别是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不能一有市民反映,就去狠抓一阵,而风声一过,又放松了治理。

  建议在所有市场设立“公平秤”。市民在购买菜、米、肉等副食品后,最好到“公平秤”上再称一称,发现有短斤少两时,就立刻向市场管理方反映,避免利益受损,同时也对无良商贩起到警示作用。其实,在农贸市场内设置“公平秤”的做法,已被国内许多城市采用。不能小看这一杆秤的作用,它确实能较好地抑止短斤少两现象的发生。

  教育与处罚并举。对市场经营户强化教育是治理的一项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也要防备少数经营户目光短浅,视市场规则为儿戏,企图以短斤少两这类“小儿科”行为,赚取昧心钱。对这种损害市场名声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一旦发现,就要重拳出击,决不能手软。汝沐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