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家标准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利用多功能螺纹紧固分析系统对特种标准件的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 钱 波 摄
“以前我们的蓄电池产品按照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的要求,为确保产品质量,要把产品送到沈阳、天津等地检测,经常因为检测周期长、运输费用高等原因,造成生产销售成本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现在家门口就有了省级检测平台,不仅检测水平高,而且检测速度快,能为我们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浙江省奉化市溪口博鑫电源厂的负责人高兴地说。
是啊,浙江省长兴绿色动力能源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为长兴县这个全国动力能源的主要产业集聚区及周边的同类企业带来了福音,为“长兴制造”蓄电池产业的腾飞,为当地质监部门更好地监管此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无疑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类似长兴绿色动力能源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样的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在浙江省还有很多。浙江省各级、各地质检部门紧紧抓住当地民营经济发达、专业市场资源丰富、外贸依存度较高、块状经济明显的特点,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构建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为质监技术机构做到质量安全监管得力、有力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和做大做强自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20世纪末的技术,检测不了21世纪的产业”
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以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为主体,集聚或联合其他资源,为服务对象在开展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过程中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化、计量测试、培训咨询等具有质监特色技术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更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建设‘质量强省’的根本保障。”浙江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这样谈到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质监部门‘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从监管工作中看,没有高端装备的投入,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果。20世纪末的技术,检测不了21世纪的产业。监管和服务形势迫人,科技兴检是提升质监部门监管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定要加强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建设,要把检测能力、科研能力等都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和支撑。”浙江省质监局总工程师陈振华深有感触地说。
“到‘十二五’末,全省预计建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0个左右,目前建成的57个平台中,由质监检验检测机构牵头或参与的达30多个,质监技术机构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省科技厅科技条件与基础研究处处长王桂良介绍说。
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得到了浙江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十一五”以来,全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获得各级政府支持资金8亿元。浙江省质监局还联合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推动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其他政府资源的融合,促进了一批质监技术机构为主发起建立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累计获得财政专项资金支持3亿多元,在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力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切实增强了浙江省质监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性。他们不断强化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近年来出色地完成了“三聚氰胺”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检验检测任务,并较好地完成了一系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预估分析工作,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
“产业需求什么,我们就上什么”
最近,浙江省平湖市质监局干部郭耀良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浙江省光机电质量检验中心筹备组具体项目负责人,中心实验室用房竣工验收、购买设备的招投标、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哪一头都够他忙得焦头烂额的。
光机电是当地的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迅猛,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推动升级”的工作理念,平湖市质监局早早就开始筹备申请在当地组建省级的光机电质量检验中心,以发挥质监部门的技术优势,为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谁能想到,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一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却设在了小小的浙江省海盐县。海盐素有“铁海盐”之称,紧固件是这里的传统优势产业,上个世纪60年代,海盐从第一家木螺丝厂起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标准件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40家,2010年全县紧固件产量约100万吨,销售额83亿元,产值约占全国的14%,占全省的27%。
“产业的需求,就是我们质监技术机构工作的重点方向。”海盐县质监局局长汪仕贵早早地就在当地申请成立了省级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随着标准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检验中心的技术实力也日益增强,2006年3月,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落户海盐。2010年,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准,国家标准件产品质检中心又牵头组建了浙江省海盐标准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标准件行业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检验检测及技术创新服务,助推标准件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国家标准件产品质检中心拥有仪器设备价值1700多万元,实验楼面积6000多平方米,可以为企业提供检测、产品质量分析、科研开发、标准化、招商引资、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等多项服务,并着力在汽车、核电、高铁、风电、化工、航天等新兴领域标准件的应用上开展检测、研发服务。
以24家国家质检中心、71家省级质检中心、近120个进驻工业(科技)园区(开发区)实验室为基础,围绕全省块状经济和主导产业集聚区搭建起的一批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合理,格局初显。
“产业需求什么,我们就上什么。”紧贴产业,服务产业,浙江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的一席话,道出了浙江省质监部门大力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导思路。